您所在的位置:首頁(yè) > 腫瘤科醫學(xué)進(jìn)展 > 腫瘤的中醫治療法則(3)
四、軟堅散治法
凡能使腫核、結塊軟化或消散的方法稱(chēng)之為軟堅散結法。臨床上常與其他方法配合,很少單獨使用。
很多腫瘤屬于中醫“癥瘕”、“積聚”、“瘰疬”等范疇,究其原因,或為痰濁凝聚,或為淤血內停,或為氣機郁滯均為邪氣聚結于某一局部的表現臨床上往往見(jiàn)有腫塊硬結,積聚痰核,有的推之可移但大多數固定不移或邊界不清,增大迅速。往往因氣滯、血瘀、痰濁、熱毒等病因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伴隨癥狀。根據“堅者消之”、“結者散之” 的治療原則,或化痰散結,或化瘀散結,或理氣散結,或解毒散結等。
常用藥物有昆布、海藻、夏枯草、牡蠣、穿山甲、鱉甲、龜甲、僵蠶、莪術(shù)、土元、貓爪草、浙貝母、黃藥子等。
軟堅散結法在臨床上運用較常見(jiàn),尤其在肺癌、淋巴瘤、乳腺腫瘤、甲狀腺腫瘤、肝癌、子宮瘤等方面應用較普遍。如李佩文教授等以具有化痰散結作用的中藥組成的平肺方治療非小細胞肺癌109例,結果顯示其治療肺癌咯血有效率高達91%,止咳化痰作用達80%以上,均優(yōu)于化療組及西藥對癥處理組;病灶穩定率達6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35%,有效的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較好地控制肺部腫物,延長(cháng)了生存時(shí)間及帶瘤無(wú)癥狀存活時(shí)間。羅本清等報道了用生南星、生川烏、生附片、木香、延胡索、三七制成復方三七注射液,每日肌注或靜脈注射,治療66例原發(fā)性肺癌,瘤體穩定率達67%~70%。陳婉竺等報道,以生半夏為主隨證加減治療甲狀腺腫瘤91例,結果48例腫瘤消失,15例腫物縮小1/3以上,總有效率69.2%,無(wú)1例發(fā)生不良反應。上海市第一醫院婦產(chǎn)科報道,以掌葉半夏水提取物制成片劑口服,并以其栓劑貼敷宮頸,棒劑塞入宮頸管,治療各期子宮癌247例,有效44例,總有效率77.3%,其中I期有效率達96.7%。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許多軟堅散結中藥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腫瘤作用。動(dòng)物實(shí)驗證實(shí),夏枯草對小鼠肉瘤S180、小鼠子宮頸癌U14及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山慈菇的抗瘤譜較廣,對小鼠肉瘤S180、大鼠瓦克氏癌256等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腫瘤細胞的機型、癌組織毛細血管滲血、出血等改變,有人用生半夏、生南星、浙貝母、七葉一枝花等中藥組成化痰散結丸,用人低分化肺腺癌細胞注入裸鼠腹腔,10天后服用化痰散結丸并做體外抑癌實(shí)驗,結果顯示化痰散結丸對肺腺癌細胞有較好的抑制效果。惡性腫瘤突出的體征之一是糖的有氧酵解過(guò)程異常旺盛,張宏印等以鱉甲、山慈菇、半枝蓮等組成軟堅散結復方觀(guān)察了其對實(shí)驗性肝癌小鼠肝臟及癌組織能量代謝過(guò)程中的乳酸脫氫酶(LDH)、琥珀酸脫氫酶(SDH)、細胞色素氧化酶(CCO)比活力的影響,結果顯示用藥后腫瘤生長(cháng)明顯受到限制,兩批實(shí)驗的抑瘤率分別為63.8%、56.3%,同時(shí)對照組荷瘤小鼠肝及瘤組織LDH比活力顯著(zhù)升高;CCO比活力無(wú)明顯變化;SDH比活力在肝組織無(wú)明顯變化,但在癌組織明顯降低;治療組肝及癌組織LDH比活力均明顯下降,SDH和CCO比活力在肝組織顯著(zhù)增高;在癌組織,SDH比活力無(wú)明顯改變,CCO比活力明顯降低。提示軟堅散結法能抑制荷瘤小鼠肝及癌組織的有氧酵解,增強肝組織、減弱瘤組織氧化磷酸化途徑,可能是其抗癌機制之一。
五、化痰利濕法
腫瘤之成因,除了氣滯、血瘀外,痰濕凝聚也是主要病因病機。朱丹溪首先提出腫瘤的發(fā)生與“痰”有關(guān),又稱(chēng)“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wú)處不到”,又如《醫學(xué)入門(mén)》曰:“蓋癭瘤本共一種,皆痰氣結成。”腫瘤形成之后,痰濕還是腫瘤的重要病理產(chǎn)物,臨床上很多腫瘤常出現痰濕癥狀,如食管癌常因管道狹窄而致痰涎壅盛、肺癌的咳嗽痰多、癌性胸腹水等。因此,化痰祛濕也是腫瘤的重要治法之一。臨床上以祛濕利水治有形之水濕,以芳香化濕、淡滲利濕、健脾燥濕、溫化水濕等治療腫瘤所表現的無(wú)形之濕,不但可以改善癥狀,有些腫瘤還能得到有效控制。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wàn),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