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yè) > 專(zhuān)業(yè)交流 > 常見(jiàn)燥證論治
燥為秋天的主氣。燥邪致病的特點(diǎn)主要是燥性干澀,易傷津液;燥易傷肺,灼傷肺津。因而臨床上多引發(fā)咳嗽、咳血、衄血、消渴、痿病諸證,總以清肺涼血,養血潤燥為治療法則。辨證施治可獲良效。
肺燥咳嗽
燥邪犯肺者,咳嗆氣逆,痰少而黏,或帶血絲,口干,唇鼻干燥,咽癢干痛,或兼身熱、鼻塞等表證。舌淡,苔薄白或黃,質(zhì)干,邊尖紅,脈弦細數或浮數。陰耗熱灼者,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午后顴紅,潮熱盜汗,形體消瘦。舌紅苔少,脈細數。治宜清肺潤燥或滋陰潤肺。方選百合固金湯或清燥救肺湯加減,兼表證選桑杏湯。常用藥物:生地黃、麥冬、百合、貝母、梔子、白芍、玄參、桔梗、沙參、桑葉、杏仁、太子參、甘草。
肺燥出血
以咳血、鼻衄為多,常兼喉癢咳嗽、痰少、口干鼻燥或身熱等癥狀。舌紅少津,苔薄或黃,脈數。治宜清熱潤肺,涼血止血,方選桑杏湯或桑菊飲化裁,酌涼血止血藥。常用藥物:桑葉、梔子、牡丹皮、豆豉、沙參、貝母、杏仁、桔梗、蘆根、白茅根、側柏葉、藕節、甘草。
腸燥便秘
癥見(jiàn)大便秘結,面色無(wú)華,煩熱口干,或有頭暈目眩,心悸。舌淡,或紅而少津,脈細或澀。治宜養血滋陰,潤燥通便,方選《尊生》潤腸丸合增液承氣湯。常用藥物:當歸、生地黃、火麻仁、白芍、桃仁、何首烏、枳殼、玄參、麥冬、瓜蔞仁、大黃。
燥熱消渴
以煩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量頻多為主癥。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或數。治宜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方選《丹溪心法》消渴方加味。常用藥物:天花粉、黃連、生地黃、太子參、葛根、麥冬、天冬、知母、藕節、烏梅。
燥熱痿病
病起發(fā)熱,突然或漸見(jiàn)肢體痿軟無(wú)力,皮膚枯燥,心煩口渴,咳嗆痰少,咽干,小便黃少,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脈細數。治宜清熱潤燥,養肺生津,方選清燥救肺湯加味。常用藥物:太子參、麥冬、生石膏、桑葉、杏仁、火麻仁、枇杷葉、阿膠(烊化)、胡麻仁、山藥、金銀花、甘草。
多原發(fā)肺癌(MPLC)是指同一個(gè)體,一側或雙側肺內不同的部位,同時(shí)或先后發(fā)...[詳細]
目前,針對寡轉移病灶手術(shù)切除的研究較多,而在同一情況下涉及原發(fā)病灶手術(shù)切除...[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