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男,1939年生,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中醫學(xué)院,現為河北省衡水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全國第三、四批老中醫藥專(zhuān)家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首屆名中醫。從事臨床四十余年,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擅長(cháng)治療脾胃病及疑難雜癥。現將李英杰主任醫師的經(jīng)驗方胃樂(lè )膠囊介紹如下:
胃樂(lè )膠囊的組成 黃連6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10克,白芍30克,元胡15克,甘松10克,佛手10克, 吳茱萸3克,炒白術(shù)15克,麥芽12克,谷芽12克,法半夏10克,三七3克,海螵蛸20克,炙甘草6克。
胃樂(lè )膠囊的功效 清膽柔肝,消食和胃。
胃樂(lè )膠囊的用法 每日1劑,水煎,早晚2次分服。
胃樂(lè )膠囊的方解 方中黃連、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為君藥,清膽火,除膽胃郁熱,正如《甲乙經(jīng)》所說(shuō):“邪在膽,逆在胃,膽汁泄則口苦,胃氣泄則嘔苦汁。”白芍柔肝養陰,元胡、甘松行氣止痛,共為臣藥。吳茱萸、佛手、炒白術(shù)、麥芽、谷芽、法半夏、三七、海螵蛸為佐藥,吳茱萸味辛而苦,性燥熱,反佐黃連之寒,且入肝降逆,調和肝胃;佛手、炒白術(shù)健脾理氣;法半夏、麥芽、谷芽燥濕化痰、消食和胃;三七活血止血、定痛;海螵蛸制酸斂津。炙甘草為使調和諸藥。諸藥同用共奏清膽柔肝、消食和胃之功效。
綜上配伍,膽胃郁熱同清,疏肝、健脾同用,養陰與行氣止痛同顧,使肝氣郁結、膽火熾盛、膽汁上逆于胃所致的膽胃不和證之燒心、泛酸、嘔惡、胃脘隱痛癥狀相應而解。
胃樂(lè )膠囊的主治 用于膽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屬膽胃不和、膽胃郁熱者。癥見(jiàn):燒心、泛酸、嘔惡、胃脘隱痛、呃逆、胃脘痞滿(mǎn)、舌質(zhì)暗紅、苔黃、脈弦。
胃樂(lè )膠囊的臨床應用 呃逆明顯加旋覆花、代赭石、郁金行氣降逆;兩脅肋脹滿(mǎn)加柴胡、川楝子、佛手、青皮、陳皮疏肝理氣;嘔惡者加陳皮、生姜、竹茹和胃止嘔;燒心、泛酸較重加浙貝、煅瓦楞以制胃酸。(劉銀鴻 整理)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xué)、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shù)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shù)理論、操作規范、材料器械、...[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