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yè) > 皮膚性病科醫學(xué)進(jìn)展 > 歸脾湯治皮膚病驗方
歸脾湯出自《濟生方》,由黨參、黃芪、白術(shù)、茯苓、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木香、甘草、生姜、大棗組成,具有健脾養心、益氣補血功效。筆者在臨床中以此方新用,化裁治療某些皮膚科病變,獲效較好,舉例如下。
病例一 蕁麻疹
姚某,女,52歲,2005年6月16日初診。周身瘙癢,抓后起大小不一條狀團塊,呈淡紅色,時(shí)起時(shí)消,已年半。息斯敏、敏迪、激素、鈣劑、維生素C、賽庚啶、苯海拉明等注射,內服多次,外用數種激素類(lèi)霜、膏、洗劑,但上述皮損仍未治愈,反復再現。無(wú)口渴,二便可,肢體倦怠乏力,頭暈心悸,面色少華,納差,失眠多夢(mèng)。舌質(zhì)淡,苔白,脈細弱。
診斷:蕁麻疹。
辨證:病程較久,心脾兩虛,兼感風(fēng)侵所致。
治則:補益心脾,佐以疏風(fēng)止癢。
處方:黨參30g,白術(shù)12g,茯苓10g,黃芪30g,當歸15g,白芍20g,阿膠10g(烊化),龍眼肉12g,遠志10g,炒棗仁10g,防風(fēng)9g,白蒺藜9g,僵蠶9g,大棗4枚,水煎服,日一劑。
二診:服藥9劑后,淡紅色丘疹團塊發(fā)作次數明顯減少,癢感隨之減輕,肢體明顯有力,面色轉潤,睡眠正常,納食增加。原方中去阿膠、炒棗仁,防風(fēng)、白蒺藜、僵蠶易為6g,續服6劑后,諸癥全消。
按 本例遷延年余,感癢搔抓后即現淡紅色丘疹團塊,用西藥常規療法獲效不著(zhù)。據肢體倦怠乏力,面色少華,心悸頭暈,失眠多夢(mèng)等癥,辨屬心脾兩虛,膚失濡養,感受風(fēng)侵所發(fā),因而取黨參、白術(shù)、茯苓、黃芪、龍眼肉、當歸、白芍、阿膠、大棗補益心脾,益氣養血;遠志、炒棗仁安神催眠;伍入防風(fēng)、白蒺藜、僵蠶疏風(fēng)止癢。因藥證相符,而收全功。
了評估銀屑病關(guān)節炎(PsA)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及危險因素。研究人員進(jìn)行...[詳細]
皮膚癌患者體表的癌細胞正在如何變化?要是能直觀(guān)地看到這些“原生態(tài)”癌細胞就好了。[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