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反應 2015 年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情況,促進(jìn)臨床合理用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依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編撰《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5 年)》。
基本藥物監測情況
1. 國家基本藥物監測總體情況
2015 年國家基本藥物監測總體情況基本保持平穩。2015 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wǎng)絡(luò )共收到國家基本藥物的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 57.5 萬(wàn)例(占 2015 年總體報告的 41.1%),較 2014 年增長(cháng) 1.9%.其中嚴重報告 3.7 萬(wàn)例,占 6.4%,較 2014 年增加 0.8%.報告涉及化學(xué)藥品和生物制品病例報告占 83.1%,中成藥病例報告占 16.9%.
2. 國家基本藥物化學(xué)藥品和生物制品情況分析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12 版)化學(xué)藥品(含生物制品)部分,共分 25 個(gè)類(lèi)別,317 個(gè)品種。2015 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wǎng)絡(luò )共收到其中 359 個(gè)具體品種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 482740 例次,其中嚴重報告 35358 例次,占 7.3%.
2015 年國家基本藥物化學(xué)藥品和生物制品報告按類(lèi)別統計,報告數量排名前 5 位的分別是抗微生物藥、心血管系統用藥、抗腫瘤藥、消化系統用藥、鎮痛 / 解熱 / 抗炎 / 抗風(fēng)濕 / 抗痛風(fēng)藥,占基本藥物化學(xué)報告的 73.1%.抗微生物的報告比例最高。化學(xué)藥品(含生物制品)報告數量排名前五位的品種均為抗微生物藥,分別是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頭孢呋辛、頭孢他啶和青霉素。
2015 年國家基本藥物化學(xué)藥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中,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累及系統排名前 5 位的是胃腸系統損害(占 27.9%)、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占 26.9%)、全身性損害(占 9.5%)、中樞及外周神經(jīng)系統損害(占 9.1%)以及免疫功能紊亂和感染(占 4.5%);前 5 位不良反應例次之和占 77.9%.
3.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情況分析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12 版)中成藥部分涉及內科用藥、外科用藥、婦科用藥、眼科用藥、耳鼻喉科用藥、骨傷科用藥 6 大類(lèi)共 203 個(gè)品種。2015 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wǎng)絡(luò )收到該部分共 203 個(gè)相關(guān)品種的報告 98176 例次,其中嚴重報告 5480 例次,占 5.6%.
2015 年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部分六大類(lèi)中,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總數由多到少依次為內科用藥、骨傷科用藥、婦科用藥、耳鼻喉科用藥、外科用藥、眼科用藥。其中內科用藥報告總數占到總體報告數量的 84.9%,內科用藥構成比較大可能與內科用藥臨床使用量大,且基本藥物目錄中中藥注射劑都屬于內科用藥有關(guān)。
內科用藥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祛瘀劑、溫理劑、開(kāi)竅劑、清熱劑、扶正劑,此五類(lèi)藥品報告占到內科用藥報告數的 88.9%.
2015 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成藥部分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中,累及系統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占 29.0%)、胃腸系統損害(占 23.8%)和全身性損害(占 14.4%)。
不同劑型報告累及系統中,注射劑不良反應 / 事件累及系統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占 21.1%)、全身性損害(占 12.8%)、胃腸系統損害(占 6.2%),口服制劑累及系統排名前三位的是胃腸系統損害(占 16.9%)、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占 5.5%)、中樞及外周神經(jīng)系統損害(占 2.7%)。
2015 年,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風(fēng)險信號,組織對可待因單方制劑、血栓通、血塞通注射制劑、縮宮素注射劑等基本藥物品種開(kāi)展了安全性評價(jià),并采取了相應風(fēng)險控制措施。
抗感染藥監測情況
1. 抗感染藥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總體情況
2015 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wǎng)絡(luò )共收到抗感染藥的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 51.3 萬(wàn)例,其中嚴重報告 2.84 萬(wàn)例,占 5.5%.抗感染藥的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占 2015 年總體報告的 36.7%.與 2014 年相比,2015 年抗感染藥報告數量同期增長(cháng) 1.2%,嚴重報告同期增加 16.6%.嚴重報告構成比與 2014 年(4.8%)相比增加 0.7%.
2. 報告涉及患者情況及不良反映情況
2015 年抗感染藥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的總報告與總體報告年齡分布相比,1——4 歲年齡段上升 4.8%,45——64 歲年齡段下降 6%,65 歲以上年齡段下降 4.2%,其余各年齡段患者的比例浮動(dòng)范圍在 4 個(gè)百分點(diǎn)以?xún)龋慌c 2014 年抗感染藥物的年齡分布相比基本一致。
按報告涉及患者年齡統計,14 歲以下兒童患者的報告占 16.4%,高于整體數據兒童患者所占比例;65 歲以上老年人的報告占 17.3%.
2015 年抗感染藥的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中,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累及系統排名前 3 位的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39.5%)、胃腸系統損害(25.5%)、全身性損害(7.4%)。
抗感染藥口服制劑累及系統的前 3 位是胃腸系統損害(44.6%)、皮膚及其附件損害(26.6%)、中樞及外周神經(jīng)系統損害(6.9%);注射制劑累及系統前 3 位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43.0%)、胃腸系統損害(20.7%)、全身性損害(8.5%)。
3. 報告涉及藥品情況
2015 年抗感染藥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涉及 9 大類(lèi),321 個(gè)品種,其中抗生素報告占 65.8%,其排名前 5 位的是頭孢菌素類(lèi)(31.9%)、大環(huán)內酯類(lèi)(10.1%)、青霉素類(lèi)(9.6%)、β- 內酰胺酶抑制藥(5.8%)和林可霉素類(lèi)(3.7%);合成抗菌藥報告占 24.7%, 其中主要是喹諾酮類(lèi)(18.4%)和硝基咪唑類(lèi)(5.5%)。
藥品構成比與 2014 年抗感染藥物報告的構成情況無(wú)明顯差異。
2015 年抗感染藥藥品嚴重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中,抗生素報告占 65.4%,合成抗菌藥報告占 14.5%,與 2014 年抗感染藥報告的構成情況無(wú)明顯差異。
嚴重報告中排名前 5 位的是頭孢菌素類(lèi)(32.4%)、喹諾酮類(lèi)(11.5%)、青霉素類(lèi)(11.3%)、抗結核病藥(10.4%)、β- 內酰胺酶抑制藥(7.6%),與 2014 年相比,喹諾酮類(lèi)排名上升至第 2 名,青霉素類(lèi)排名下降至第 3 名。
從藥品劑型分析,2015 年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占 76.6%、口服制劑占 16.8%、其他劑型占 0.5%,與藥品總體報告相比,注射劑比例(76.6%)偏高,與 2014 年的劑型分布基本一致。
4. 抗感染藥安全性趨勢分析
2015 年抗感染藥的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總數較 2014 年有所上升,嚴重報告數增長(cháng) 16.6%,增長(cháng)水平高于 2015 年總體病例報告增長(cháng)水平。與 2014 年相比,2015 年抗感染藥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占總體報告比例下降 1.5%,嚴重報告比例增加 0.2%,嚴重報告構成比增加 0.7%.
小貼士:
抗生素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抗生素是當今控制各種感染的有效藥物,是最為常用的藥物類(lèi)別之一,已經(jīng)使用的有近百種。它們最常見(jiàn)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幾個(gè)方面:
1. 過(guò)敏反應。青霉素、鏈霉素、先鋒霉素等可使人產(chǎn)生過(guò)敏反應,嚴重時(shí)可危及生命。抗生素引起的過(guò)敏反應常見(jiàn)的為藥疹、皮炎和藥熱等。
2. 毒性反應。抗生素引起的常見(jiàn)的毒性反應包括聽(tīng)覺(jué)神經(jīng)損害、造血系統障礙、腎損害、肝損害及胃腸道反應。毒性反應的性質(zhì)和程度,因藥物種類(lèi)及患者個(gè)體差異而有所不同。
3. 耐藥性。大多數細菌對抗生素可產(chǎn)生耐藥性。隨著(zhù)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不合理用藥導致的抗生素濫用,致使耐藥菌株日益增多,影響疾病的治療,甚至會(huì )因無(wú)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而產(chǎn)生嚴重后果。
4. 局部**。抗生素肌肉注射,多數可引起局部疼痛,靜脈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靜脈炎。由此可見(jiàn),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千萬(wàn)不可當「萬(wàn)能藥」隨意亂用。
中藥注射劑監測情況
1.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總體情況
2015 年中藥注射劑安全狀況與全國整體情況基本一致。2015 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wǎng)絡(luò )共收到中藥注射劑報告 12.7 萬(wàn)例次,其中嚴重報告 9,798 例次(7.7%)。2015 年中藥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占比例為 51.3%,與 2014 年相比降低 2.1%.
2015 年中藥注射劑報告數量排名居前的類(lèi)別是理血劑、補益劑、開(kāi)竅劑、清熱劑、解表劑、祛痰劑,共占中藥注射劑總體報告的 97.0%.報告數量排名前五名的藥品分別是:清開(kāi)靈注射劑、參麥注射劑、血塞通注射劑、雙黃連注射劑、舒血寧注射劑。
2015 年,中藥注射劑嚴重報告主要涉及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損害、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等,包括過(guò)敏樣反應、過(guò)敏性休克、寒戰、發(fā)熱、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瘙癢、皮疹、惡心、嘔吐等表現,與往年監測情況基本一致。
2.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合并用藥情況
對 2015 年中藥注射劑總體報告排名前 20 位藥品(占全年中藥注射劑報告 87.6%)合并用藥情況進(jìn)行分析,其總體報告涉及合并用藥占 43.4%,嚴重報告涉及合并用藥占 56.5%,以上數據提示單獨或聯(lián)合其他藥品使用中藥注射劑均可出現不良事件,合并用藥可能加大中藥注射劑的安全風(fēng)險。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wàn)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mǎn)15年或累計工作滿(mǎn)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zhuān)業(yè)技術(shù)人員,在滿(mǎn)足...[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