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yè) > 腫瘤科醫學(xué)進(jìn)展 > 依維莫司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的療效預測因子有哪些?
腎癌轉移常出現在中晚期,嚴重影響著(zhù)中晚期腎癌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及后期的治療。2015年7月發(fā)表在《Ann Oncol.》的一項波蘭研究表明,PI3KCA基因多態(tài)性、LDH和組織學(xué)分級能預測依維莫司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接受依維莫司治療的轉移性腎細胞癌(mRCC)患者的PI3K/AKT/mTOR通路組成中,尋找預測和預后因子。
在一項前瞻性、單組、II期研究中,mRCC患者使用30天療程的依維莫司(10 mg/天)。前瞻性地計劃評估PI3K/AKT/mTOR通路可能的生物標志物。
被納入此研究的58名患者,中位年齡為60歲(范圍41——78歲)。多變量分析發(fā)現,依維莫司治療的不良***預測因子為組織學(xué)G1/2級{風(fēng)險比(HR):2.68 [95% 置信區間(CI)1.29——5.58,P=0.0082]}、治療前升高的乳酸脫氫酶(LDH)水平[HR:2.55(95% CI 1.30——4.99,P=0.0064)]和PIK3CA基因rs6443624突變(HR:AC+AA vs CC=2.08,95% CI 1.11——3.89,P=0.0254)。多變量分析觀(guān)察到,不良***預測因子為:升高的校正鈣水平[HR:4.17(95% CI 1.66——10.51;P=0.0024)]和PIK3CA基因rs6443624的突變[HR:AC+AA vs CC=1.97(95% CI 1.02——3.79;P=0.0421)]。
研究結果表明:PI3KCA基因多態(tài)性、LDH和組織學(xué)分級能預測依維莫司治療的效果。校正的鈣水平和PIK3CA基因rs6443624突變可能是***預后因子。需要進(jìn)一步研究以在其它RCC試驗中前瞻性地確定并驗證這些發(fā)現。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wàn),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