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光 名宗禮,字謙光,號秩堂公。
奉萱堂 侍奉母親治病。
藥無(wú)緣 母親服藥即吐,無(wú)法治療。
推拿恙 用推拿治療母病,不藥而愈。
自推手 從此開(kāi)始用推拿為人治病。
辨諸恙 辨明證候,確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 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畫(huà)圖彰 畫(huà)圖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備后人學(xué)習。
上療親 對上治療雙親或長(cháng)輩之疾。
下救郎 對下解救百姓孺嬰之患。
推求速 推拿應速度快,以每分鐘200次左右為宜,速度快可加強氣血進(jìn)行,消除病邪,推大人從應快且重,推小兒應快而輕。
惟重良 推拿注重良方,辨證取穴、手法輕重適當,即可見(jiàn)效。
獨穴治 獨穴是指只取一個(gè)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為度。
大三萬(wàn) 16歲以上為大人,推按3萬(wàn)次,約相當150分鐘,成人皮堅、感覺(jué)較鈍,推拿次數宜多,時(shí)間宜長(cháng),臨床不必拘泥定數。
小三千 5歲至15歲為小,小兒形體結構和生理功能均未發(fā)育成熟,推拿次數宜少。
嬰三百 4歲以下為嬰,嬰兒氣血脆弱、皮膚較嫩,感覺(jué)靈敏,推拿次數更要減少。
加減良 推拿次數,應根據體質(zhì)強弱、年齡大小、病情輕重,靈活運用。
分歲數 區分病人年齡大小。
輕重當 看明病的輕重,選用適當手法進(jìn)行治療。
從吾學(xué) 自從我學(xué)習、動(dòng)用推拿治病以來(lái)。
立驗方 不斷總結經(jīng)驗,創(chuàng )立用獨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讀 對已有的良法,應熟讀牢記。
勿心慌 臨床施治認真仔細,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 治療急厥霍亂等一些急性病
一穴良 以獨穴為佳。
大數萬(wàn) 用獨穴為大人治病,推拿的時(shí)間要長(cháng),大約需要推拿數萬(wàn)次。
立愈恙 只要取穴正確,用足夠的推拿時(shí)間,病可立愈。
幼嬰者 指4歲以下的小兒。
加減量 按照年齡、病情、決定推拿次數的多少。
治緩癥 治療兼癥、癆傷或外感內傷等一些慢性病
`各穴量 辨病取穴,推數要足。
虛冷補 虛冷者為氣虧當用補法,熱嗽者為癆;血虧當用清補法。
熱清當 熱病當用清法治療。
大察脈 大人應診脈,察色,脈主何癥,色主何臟。
理宜詳 按醫理運用四診八綱,詳細辨證。
浮沉者 浮主表癥,輕手可得,沉主里癥,推筋著(zhù)骨。
表里恙 辨明是表癥還是里癥。
`遲數者 三至為遲,遲為冷;六至為數,數為熱,以辨別寒熱。
冷熱傷 病有寒熱之分。
辨內外 辨明是由內因引起,還是外因引起的,外因為六淫癘氣,內因為七情勞倦,也有內因外因兩傷者。
推無(wú)恙 只要分清表里寒熱,辨明何病,推之立愈。
虛與實(shí) 指虛脈與實(shí)脈。
仔細詳 診脈應仔細辨別。
字廿七 27種脈象。
脈訣講 脈訣講的27種脈象中,有脈與證不相符者,應仔細辨別思考。
明四字 明辨浮、沉、遲、數4種基本脈象。
治諸恙 諸病不外此4種基本脈象。
小嬰兒 小兒寸口短小,只用一指診脈,辨明遲數,遲主寒,數主熱。
看印堂 小兒以望診為主,診脈不如察看印堂色澤,印堂在兩眼中間,睛明之上。
五色紋 指印堂部位出現的青、紅、黃、白、黑5種色紋。
細心詳 印堂穴用水洗凈后,細心詳細地觀(guān)察五色變化,按色診病。
色紅者 紅色屬心,色紅者,為肺同受熱,色紫為熱甚。
心肺恙 凡印堂有紅筋紅色,皆心肺之疾。
俱熱癥 皆屬熱癥。
清則良 根據熱則清之、實(shí)則瀉之,虛則補之的原則,熱病宜用清法。
清何處 看清印堂五色紋,辨明病在何處,決定當用哪個(gè)穴位。
心肺當 印堂紅色,應清心穴、肺穴,心經(jīng)有熱,不能直接清心穴,可用天河水穴代替。
退六腑 若色紫則為熱甚,必須大清,用退大熱的六腑穴。
即去恙 推拿到熱退為止。
色青者 青色屬肝,印堂色青者。
肝風(fēng)張 為肝風(fēng)內動(dòng)。
清補宜 必須辨明病的虛實(shí),實(shí)則清之、虛則補之。
自無(wú)恙 清補得宜,自能愈病。
平肝木 肝為將軍之官,可平不可補,虛則補其母,補腎即補肝。
補腎臟 五行之中水生木,腎為肝之母,肝虛可補腎水以養肝木。
色黑者 黑色屬腎,印堂色黑。
風(fēng)腎寒 為風(fēng)寒入腎,其色黑,病寒證。
揉二馬 獨穴治,久揉二馬,大補腎中水火而祛寒,功同八味丸
清補良 若上熱下寒,必須清上暖下。
列缺穴 驚風(fēng)必須拿列缺急救,腎寒拿之出汗,風(fēng)邪即散
亦相當 列缺穴能解寒火,止驚搐,用之相宜。
色白者 白色屬肺,肺為腎之母,印堂色白。
肺有疾 為肺有痰。
揉二馬 此穴屬腎經(jīng),腎為肺之子,腎虛水泛為痰,先揉二馬取熱
合陰陽(yáng) 自陰陽(yáng)穴向中間合推,為合陰陽(yáng)。
天河水 天河水能清上焦之熱,重推痰即散。
立愈恙 痰涎壅盛先揉二馬,再合陰陽(yáng),重推天河水,推之恰當,痰化可愈。
色黃者 黃色屬脾,印堂色黃者,
脾胃傷 為脾胃之癥,小兒多脾胃病,飲食不節,恣食生冷必傷脾胃。
若瀉肚 小兒腹瀉,多因臟腑嬌嫩、脾胃薄弱、喂養不當損傷脾胃引起,久瀉脾虛,腸胃積滯,功能失調。
推大腸 大腸穴在食指外側上節。
一穴愈 推大腸一穴即愈,屢驗有效。
來(lái)往忙 來(lái)回推之為清補大腸,凡清之氣下降,補之氣上升,清補則和血順氣,利小便而止大便,故瀉肚痢疾,來(lái)回多推大腸一穴,有良效。
言五色 指青紅黃白黑五色,根據五色配五臟,辨病取穴。
兼脾良 脾主運化,小兒飲食不節,無(wú)不傷脾,故腹瀉加推脾穴。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xué)、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shù)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shù)理論、操作規范、材料器械、...[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