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yè) > 專(zhuān)業(yè)交流 > 黃芪龜板湯
組成 生黃芪60克,生地20克,龜板15克(先煎),夏枯草20克,連翹15克,知母15克,黃連10克,香附15克,丹參15克,白芥子15克,玄參15克,浙貝母20克,生牡蠣30克。
功能 益氣養陰,清熱瀉火,行氣活血,化痰散結。
主治 甲亢早、中期,伴甲狀腺腫大,癥見(jiàn)心悸,多汗,怕熱,急躁易怒,口干易饑,消瘦,乏力,手顫,舌紅,脈弦細數。
用法 上藥除龜板外加水浸泡半小時(shí),龜板加水先煎40分鐘,再加入浸泡藥物共煎30分鐘,兩次煎取共留汁400毫升,早晚餐后各服200毫升。
方解 甲亢隸屬“癭病”范疇。沈金鰲指出:“癭之為病其癥皆隸屬五臟,其源皆由肝火。”顯然,甲亢伴甲狀腺腫大者,同樣累及五臟,以肝為起病之因,心肺脾為起病之臟,腎為久病之變。甲亢早、中期病機,正虛邪實(shí),熱盛是其特點(diǎn)。虛則氣陰兩虛,實(shí)則熱盛、痰瘀交結。熱在肝、心、胃,氣虛脾與肺,陰虛肝與腎。情志失調,肝郁化火是熱盛之源。肝郁,氣滯血瘀生痰,肝火犯胃擾心,肝火傷陰動(dòng)風(fēng);肝氣橫逆挾痰循經(jīng)上行,氣、火、痰、瘀在頸前相互凝結成塊為癭。熱盛傷陰,壯火食氣,故氣陰兩虛,氣、火、痰、瘀交結壅滯,為甲亢早中期基本病機。方中大劑量黃芪益脾肺之氣,斂汗固衛;生地、龜板、知母滋補肝腎之陰液;夏枯草、連翹、黃連、香附,疏肝解郁,清瀉肝、心、胃之火熱;丹參、玄參、白芥子、浙貝母、生牡蠣活血化痰,軟堅散結。全方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清熱瀉火,化痰散結之功。
加減 汗多者,加浮小麥、五味子、山萸肉;手顫甚者,加天麻、珍珠母;心悸甚者,加百合、生龍齒;易饑甚者,加生石膏;便溏者,加扁豆、山藥、烏梅、薏苡仁;甲狀腺腫大堅硬者,加王不留行、蜈蚣、制鱉甲;外感熱毒熾盛者,加銀花、虎杖、大青葉。
臨床運用 在甲亢早中期,運用本方加減治療,不僅可消除臨床癥狀,如堅持長(cháng)期治療,尚能逐漸恢復甲狀腺功能,且無(wú)毒副作用。若加用西藥,中西合治,可減少西藥用量,其效更佳。但甲亢后期,隨病程遷延,陰損及陽(yáng),或過(guò)用寒涼傷及陽(yáng)氣,其病機轉化為脾腎陽(yáng)虛為本,氣滯、血瘀、痰凝為標之證,治當溫補脾腎、行氣化瘀、軟堅化痰、散結消癭為法,本方不宜。
多原發(fā)肺癌(MPLC)是指同一個(gè)體,一側或雙側肺內不同的部位,同時(shí)或先后發(fā)...[詳細]
目前,針對寡轉移病灶手術(shù)切除的研究較多,而在同一情況下涉及原發(fā)病灶手術(shù)切除...[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