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yè) > 內分泌科醫學(xué)進(jìn)展 > 地方性甲狀腺腫中醫適宜技術(shù)
地方性甲狀腺腫(簡(jiǎn)稱(chēng)地甲病),俗稱(chēng)大脖子病,是因缺碘導致的以甲狀腺代償腺性腫大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地方病。本病常始于青春期,起病緩慢,最初甲狀腺彌漫性腫大,逐漸加重。輕度的地甲病患者并無(wú)明顯自覺(jué)癥狀,只有當腺體大到一定程度,腺體表面可見(jiàn)靜脈曲張,頸前出現腫塊并壓迫氣管時(shí),才感到呼吸困難,甲狀腺功能一般正常。在久病多結節的基礎上可發(fā)生甲亢或惡變。嚴重時(shí)可出現克汀病。
辨證論治
1.氣郁痰阻型
[癥狀] 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質(zhì)軟不痛,頸部覺(jué)脹,胸悶,喜太息,或兼胸脅串痛,病情常隨情志波動(dòng),苔薄白,脈弦。
[治法] 理氣解郁,化痰消癭。
[方藥] 四海舒郁丸:海蛤粉、海帶、海藻、海螵蛸、昆布、陳皮、青木香。
2.痰結血瘀型
[癥狀] 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按之較硬或有結節,腫塊經(jīng)久未消,胸悶,納差,舌質(zhì)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澀。
[治法] 理氣活血,化痰消癭。
[方藥] 海藻玉壺湯:海藻、昆布、海帶、半夏、陳皮、青皮、連翹、象貝母、當歸、川芎、獨活、甘草。
3.肝火旺盛型
[癥狀] 頸前喉結兩旁輕度或中度腫大,一般柔軟光滑、煩熱、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顫抖、面部烘熱、口苦、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弦數。
[治法] 清肝瀉火,消癭散結。
[方藥] 梔子清肝湯合消瘰丸加減:梔子、牡丹皮、柴胡、當歸、白芍、茯苓、川芎、牛蒡子、甘草、玄參、牡蠣、浙貝母。
4.心肝陰虛型
[癥狀] 頸前喉結兩旁結塊或大或小、質(zhì)軟、病起較緩、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易出汗、手指顫動(dòng)、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質(zhì)紅、苔少或無(wú)苔、舌體顫動(dòng)、脈弦細數。
[治法] 滋陰降火、寧心柔肝。
[方藥] 天王補心丹或一貫煎加減。
天王補心丹:人參、玄參、丹參、茯苓、五味子、遠志、桔梗、當歸、天冬、麥冬、柏子仁、酸棗仁、生地黃、朱砂。
一貫煎:沙參、麥冬、當歸、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
經(jīng)驗方
1.五海小米丸
[藥物組成] 昆布、海藻、桔梗、烏藥、廣木香、青皮、山楂、半夏100克。
[功用] 軟堅散結,行氣化痰。II度以下患者經(jīng)3個(gè)療程即可治愈。
[用法用量] 研末,取熟小米1000粒為中心,制成水丸1000粒。另取朱砂3克為外衣。每日早晚各服一粒,10日為一療程,停藥7日后進(jìn)行第二療程。
2.昆布丸
[藥物組成] 昆布、通草、海蛤、海藻、羊靨100克(切碎烤干)。
[功用] 軟堅散結。
[用法用量] 研末,制成蜜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白開(kāi)水送服。
3.海僵丸
[藥物組成] 海藻、白僵蠶。
[功用] 軟堅散結。
[用法用量] 共炒,研為細末,白梅泡湯為丸用法,分兩次服下。
4.海昆水丸
[藥物組成] 海藻、昆布等量。
[功用] 軟堅散結。
[用法用量] 制成水丸。每次內服3克,每日兩次。每一療程為40天,休息20天后,再進(jìn)行下一療程。
5.柳葉膏
[藥物組成] 柳葉若干。
[功用] 清熱解毒、解毒透疹、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 切碎,加水浸泡一天,過(guò)濾,將濾液加熱濃縮成膏(當其成稀粥狀時(shí),掏入盆內,以水浴濃縮成膏。敷患處,每隔2~3日換藥一次。
6.柳葉浸膏片
[藥物組成] 柳葉若干。
[功用] 清熱解毒,解毒透疹,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 切碎、加水浸泡一日,過(guò)濾后,將過(guò)濾液加熱濃縮成膏。將膏干燥后研細,加適量淀粉壓片。每片0.5克,每次服0.5~1.0克,3次/日。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定性佳、簡(jiǎn)便易行等諸多優(yōu)勢,近年來(lái)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實(shí)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