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yè) > 專(zhuān)業(yè)交流 > 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路徑(2011年版)
一、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結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中華醫學(xué)會(huì )編著(zhù),人民衛生出版社)。
1.臨床癥狀:可有發(fā)熱、干咳、胸痛,可伴有呼吸困難。
2.體征:有胸腔積液體征。
3.影像學(xué)檢查:X線(xiàn)表現、超聲波檢查顯示胸腔積液征象。
4.胸腔積液檢查:
(1)為滲出液,白細胞數增高,以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為主。
(2)腺苷脫氨酶(ADA)大于45U/L,胸液ADA與血清ADA比值大于1。
(3)胸液涂片和/或培養結核分枝桿菌陽(yáng)性可確診。
5.結核菌素試驗呈陽(yáng)性反應。
6.胸膜活檢:胸膜組織有典型的結核性病理改變即可確診。內科胸腔鏡檢查可直接窺視病變部位,可明顯提高胸膜活檢的陽(yáng)性率。
7.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積液,抗結核治療有效可以診斷。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中華醫學(xué)會(huì )編著(zhù),人民衛生出版社)。
1.抗結核治療,療程一般為6–12個(gè)月。
2.胸腔穿刺抽液:應盡早積極抽液,每周2–3次,每次抽出胸液量一般不宜超過(guò)1000毫升。
3.糖皮質(zhì)激素的應用:急性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者中毒癥狀較嚴重,胸腔積液較多,可在化療和抽液治療的同時(shí)應用潑尼松治療,每日15–30毫克,每天1次口服,待體溫正常,全身中毒癥狀消除,胸液逐漸吸收后逐漸減量,一般療程不超過(guò)4周。對胸膜炎已轉為慢性者,不宜使用激素治療。
4.對癥支持治療:退熱、止咳、吸氧等。
(四)標準住院日為10–14天。
(五)進(jìn)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A15.6,A16.5結核性胸膜炎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實(shí)施時(shí),可以進(jìn)入路徑。
(六)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2) 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血沉、血糖、C反應蛋白(CRP)、凝血功能、D–二聚體、結核抗體(ATA)、腺苷脫氨酶(ADA)、血氣分析、血腫瘤標志物、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學(xué)檢查:痰涂片找抗酸桿菌×3、痰培養分枝桿菌;
(4)PPD皮試;
(5)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胸部B超;
(6)胸液檢查:常規、生化、結核抗體(ATA)、腺苷脫氨酶(ADA)、腫瘤標志物、乳糜試驗、涂片找抗酸桿菌、培養分枝桿菌、普通致病菌培養+藥敏、細胞學(xué)檢查、TB-DNA噬菌體法(血性胸液除外)。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痰普通致病菌培養、痰找癌細胞、細胞免疫指標、風(fēng)濕性疾病檢查、肺功能、臟器超聲波。
(七)出院標準。
1.癥狀好轉,體溫正常。
2.胸部X線(xiàn)提示胸液明顯吸收。
3.胸部B超提示胸液基本吸收或液性暗區<2cm,不能定位抽液。
4.可耐受抗結核治療,治療后未觀(guān)察到嚴重副作用。
(八)變異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并癥,需要進(jìn)行相關(guān)診斷和治療,導致住院時(shí)間延長(cháng)。
2.胸膜炎已成慢性者,胸膜增厚、或為包裹、分房分隔積液,或結核性膿胸、膿氣胸并發(fā)支氣管胸膜瘺者等轉入相關(guān)路徑。
3.抗結核治療后出現嚴重副作用。
二、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結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mén)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0–14天
點(diǎn)擊下載: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路徑
多原發(fā)肺癌(MPLC)是指同一個(gè)體,一側或雙側肺內不同的部位,同時(shí)或先后發(fā)...[詳細]
目前,針對寡轉移病灶手術(shù)切除的研究較多,而在同一情況下涉及原發(fā)病灶手術(shù)切除...[詳細]
意見(jiàn)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